一、专业历史沿革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自动化专业可追溯到同济大学建校之初的1912年,当时同济大学成立了电工机械科,并于1930年成立电工机械系。在此基础上,于1939年成立同济大学电机工程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守觉、陈星弼分别于1949年、1952年毕业于该系)。1952年国家进行院系调整后,强化了同济大学的土木建筑类学科。为此,成立了建筑机电与设备系,对应的本科专业更名为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本科专业。1977年恢复高考后,为适应国家“四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于1979年更名为电气工程系,本科专业更名为工业电气自动化。1992年,根据国家教委统一专业目录,本科专业更名为工业自动化专业,1997年“工业自动化”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1998年更名为现在的自动化专业。
二、学制
四年制本科。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卓越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工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综合素质,能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信号处理与自动控制、控制系统与工程技术、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供配电与照明节能、计算机网络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自动化专业相关学科领域的工程实践技能,能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国际交流、教学及管理工作。
四、专业培养标准
表1 专业标准
方面 | 内容 | 目标要求及相应课程 |
知 识 与 智 力 能 力 |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 1、具有系统的数学知识(工科数学分析或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基本概念清楚,推导演算熟练。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选数学A。 2、具有系统的物理知识和一定的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类知识。概念清楚,理论扎实,实验技能强。选物理A和相应的生物、环境和化学等选修课。 3、具有广泛的人文爱好和相应的科学素养,按照学校规定进行选修政治类、法律类、军事类课程。 4、了解专业发展方向;牢固掌握控制理论,系统掌握计算机技术、电子、电气技术及信息技术等核心知识,基础扎实;比较熟练掌握过程控制或运动控制等专业知识。至少掌握一个专业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修自动化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课程。 5、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开发能力,具有较强的钻研精神及接受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6、良好的外语水平,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经济学知识,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经验等。选用英语。 7、了解专业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自动化专业发展的最新技术。 |
能
力 |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 1、强调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动态应用。引导并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具备自主和终身的学习能力,掌握高效科学的学习方法。 2、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好的理论推导、演绎和证明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3、熟练掌握常用的计算方法,尤其是现代数值计算方法及演绎推理法、数学归纳法等。在工作和研究中具备科学严谨的学术作风。具有清晰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地解决科学与工程问题。 4、具备一定的工程现场工作能力,能分析工程实际问题。 5、具备较好的实验操作技能,较好的实验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具有较强的本专业外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一般性交流。 7、具备较好地总结和归纳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所做工作的能力。正确撰写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学术论文。 8、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处理和文献检索能力,善于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检索信息。熟练掌握本专业需要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用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收集和利用的方法。具备较强的综合文献资料的能力。 9、修学部分管理课程,有较好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
人
格 |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信仰。 2、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培养优良的气质与性格,坚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 3、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4、重视并坚持体育锻炼,掌握适合自己身体体质的锻炼方法;达到国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5、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道德品质。维护国家统一,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6、具有坚强的、健康的、进步的理想信念。 7、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 8、能理性处理人际交往问题,具有自我约束能力。 9、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
表2 实现标准的教学方法或途径
方面 | 内容 | 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
知 识 与 智 力 能 力 |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 1、数学知识通过课程的课堂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与学。 2、自然科学知识通过课程的课堂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与学。通过认识实习和社会实践了解其物理背景,并掌握专业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建模、仿真、控制与评价过程。 3、人文科学知识通过课程的课堂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与学。通过参观、社会考察、实习实践等增强人文素质修养。 4、开展工程教育改革与研究,以学生为主导,培养口径宽的工程性应用人才。 5、开展多种学制并存的模式,如“4”模式四年制本科的基础技术人才和“4+2”模式的科学或专业硕士型的科学人才或者高级工程技术领军人才。 6、设计教学金字塔模型的顶端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启航班”高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 7、设置一系列自动化专业讲座,培养学生了解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架构和培养目标。 8、对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重新树立与审定,以适应新形势下各个行业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9、整合教学团队,强化课程间的联系,推动课程群的综合进程,以提高课程融合度,便于学生“学一会十”。 10、专业知识通过课程的课堂讲授、小组教学(指导)、习题课、实验、作业等进行教与学。通过学科交叉交流活动,专业实习实践、科技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知识强化与实际应用。 11、整合专业核心课程,减少课程重复内容和师资资源,12学分左右。每一门核心课程配备大致4名教师,分别负责教学、实验、课程项目设计、学生项目组管理与评价。课程中每一个知识点内容都必须完整进行上述流程。 13、开展小班式授课模式,教师可以有充足的精力将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并通过创新设计与竞赛引导学生学有所用。 14、开展课程情景教育。每一门课程都必须设置多个教学情景,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角。强化每一知识点的典型应用,并为学生留出改进和思考空间。 15、开设1-2门全英文授课课程,建议聘请外教进行授课。 16、设置一些列为期5周左右工程实践性强的短学期课程,聘请企事业单位高级技术人员授课,内容不限于专业,可涉及专业应用、经济与管理、高新技术介绍等,以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或开阔视野。 17、开展师资体制改革,即教师不再纯粹是学校编制教师,设计外聘教师流动岗位,面向工程实践性领域。 18、改革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建议学校对引入到课程教学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管理费减免,甚至贴补。 19、其他知识可以通过学生第二课堂,学术活动,社会展览、选修课程等方式进行修学。 20、参与更多的国内外大学教育合作项目,学校设置绿色通道,对课程学习与实践方式进行调整,鼓励或自主学生交流。对于原有教学计划内必修的课程可以根据合作方的需要进行调整,大幅增加专业选修课种类(特别是相关学院间的课程)。 |
能
力 |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 1、通过专业课教学改革(将一定课程内容交给学生自学等)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并通过课程论文(重在文献检索与综述)来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2、借助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不同工程背景的学习情境,如嵌入式应用环境,智能控制环境等,培养学生的情境营造、改善与分析评价综合能力。 3、借助案例分析、课程项目设计、实验、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创新实践竞赛等手段,通过课程考核、答辩与交流评价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分析理论问题、观察工程实践,增强其主动性,培养其发现问题的能力。 4、基于校企结合,提供真实的专业应用场景,通过现场设备改造、生产控制系统改良、软件编制等提高学生的现场工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5、强化学科交叉和学生交流,培养多学科、多领域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学生走上讲台,要求学生能通过对课程的思考,锻炼学生的知识组织、工程分析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7、通过社会考察、实习实践、创新竞赛、国际合作交流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进行、表达交流能力、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等通用技能。 8、实验室工作能力通过实验室实验准备操作、数据分析、现场故障诊断与解决,以及准备项目作业来实现;表达能力通过课程作业中设置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来实现实验室工作能力。 9、开设标准、规范、制度类讲座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做事的规范性。 10、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文艺性较强的扩展,强化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性。学校资助学生的自发性创新设计与工程应用示范 |
人
格 |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 1、开设体育课、思政课、国学修养等的校内课程和讲座,淡化说教类课程教学。 2、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了解一些中外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3、强化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学习,尤其是近代革命史,培养学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4、学习基本的音乐、美术知识。 5、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6、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知识。 7、学习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8、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红色基地和革命圣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9、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 10、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国际学术活动、国家合作交流或大型行业展览会。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 11、组织并指导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完成创新设计,或者项目咨询,或者文娱表演等。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 |
表3 成绩评价方法
方面 | 内容 | 评价方法 |
知 识 与 知 力 能 力 | 1、数学知识 2、自然科学知识 3、人文科学知识 4、专业知识 5、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 6、有关当代的知识(国内外) | 1、通过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并考虑平时成绩、实验报告等作为主要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2、通过课程论文、课程项目设计等方式进行答辩考核以开展课程的应用性评价。 3、参加学术会议、创新竞赛以论文集、竞赛奖等方式作为专业知识、交叉学科知识等的综合评价。 4、通过数学建模与分析、借助计算机进行仿真和数据处理进行相关数学知识和信息处理的综合评价。 5、通过专业相关物理、生命课程、化学等领域的学习与选修,撰写综合性论文或建设性提案,如在环境保护、脑科学、分子芯片等领域开展探索性研究等,进行专业交叉与融合、国际化视野等方面的综合考核。 |
能
力 | 1、终身学习能力 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现场工作能力 5、实验室工作能力 6、表达、交流能力 7、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信息与通讯等) 8、组织、领导和管理能力 | 1、组织学生参与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学生思维能力考核。 2、若干专业课实行小班化、讨论式、案例式、做中学、大作业,以及通过面试+笔试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组织并参加社会考察、企业产品改良等各活动,并依据考察报告、技术改进报告等进行社会和工程应用评价。 4、参加或组织演讲、竞赛,并依据相关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能力考核。 |
人
格 | 1、身心健康 2、道德修养 3、民族精神 4、理想信念 5、国际视野 6、人际交往 7、团队合作 | 1、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标准,心理素质符合大学生健康心理要求。能以身作则,品行端正。符合国家道德品质和文明基本规范。 2、能做到自觉遵纪守法,不违法,同时也能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3、信念坚定,有远大理想,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维护国家统一。 4、基本心理特征正常,能够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5、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公益活动,并有活动计划书和总结报告。 6、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国际交流活动。并有总结报告。 7、学习期间至少组织或参加一个课程项目团队设计,分工明确,任务完成良好。有计划书和总结报告。 |
五、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六、专业主要课程
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拖动、控制系统与工程技术、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建筑电气与照明节能、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以及相应的设计课程等。
七、主要实践环节
军训、金工实习、电工实习、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创新能力拓展项目等。
八、相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九、毕业与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生须按培养方案要求修读各类课程,总学分达到189.5学分,方可毕业。本专业所授学位为 工学 学士。
十、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一。
十一、实践环节安排表
见附表二。
十二、学时、学分汇总表
见附表三。
十三、课外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四。
十四、有关说明
附表一
自动化专业四年制教学安排一览表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考 试 / 查 | 学
分 | 学
时 | 上 机 时 数 | 实 验 时 数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一、公共基础课(必修70.5学分) | ||||||||||||||||
002016-9 | 形势与政策 | 查 | 2.0 | 68 | | | 1 | 1 | 1 | 1 | | | | | | |
070373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试 | 2.0 | 34 | | | | 2 | | | | | | | | |
070374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试 | 3.0 | 34 | | | 2 | | | | | | | | | |
078057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试 | 6.0 | 51 | | | | | | 3 | | | | | | |
070376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试 | 3.0 | 34 | | | | | | | | 2 | | | | |
360011 | 军事理论 | 查 | 1.0 | 17 | | | 1 | | | | | | | | | |
320001-4 | 体育 | 查 | 4.0 | 136 | | | 2 | 2 | | | 2 | 2 | | | | |
| 大学英语 | 试 | 12.0 | 204 | | | 4 | 4 | 2 | 2 | | | | | | |
100096 | 大学计算机基础 | 查 | 2.5 | 34 | | | 2 | | | | | | | | | |
100216 | C/C++程序设计 | 查 | 2.5 | 34 | | | | 2 | | | | | | | | |
122137-8 | 高等数学(A) | 试 | 12.0 | 204 | | | 6 | 6 | | | | | | | | |
122010 | 线性代数(B) | 试 | 3.0 | 51 | | | 3 | | | | | | | | | |
12201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查 | 3.0 | 51 | | | | | 3 | | | | | | | |
122144 |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 查 | 3.0 | 51 | | | | | 3 | | | | | | | |
124001-2 | 普通物理(A) | 试 | 7.0 | 119 | | | | 4 | 3 | | | | | | | |
124006-7 | 物理实验 | 查 | 1.5 | 51 | | | 2 | 1 | | | | | | | | |
041175 | 机械制图(三) | 查 | 3.0 | 51 | | | 3 | | | | | | | | | |
续前表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考 试 / 查 | 学
分 | 学
时 | 上 机 时 数 | 实 验 时 数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二、专业基础课(必修41学分) | ||||||||||||||||
102204 | 电路理论 | 试 | 4 | 68 | | | | 4 | | | | | | | | |
102018 | 电路实验 | 查 | 1 | 34 | | 34 | | | 2 | | | | | | | |
100197 | 模拟电子技术 | 试 | 4 | 68 | | | | | 4 | | | | | | | |
102020 | 数字电子技术 | 试 | 3 | 51 | | | | | | 3 | | | | | | |
102178 | 电磁场理论 | 查 | 2 | 34 | | 6 | | | | 2 | | | | | | |
102190 | 电子技术实验 | 查 | 1 | 34 | | 34 | | | | 2 | | | | | | |
102180 | 信号与系统 | 试 | 4 | 68 | | 8 | | | | 4 | | | | | | |
100240 | 软件技术 | 查 | 3 | 51 | 17 | 4 | | | 3 | | | | | | | |
100133 | 数学物理方法 | 查 | 2 | 34 | | | | | 2 | | | | | | | |
100202 |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双语) | 试 | 4 | 68 | 12 | 17 | | | | | 4 | | | | | |
100203 | 自动控制原理A(双语) | 试 | 4 | 68 | | 8 | | | | | 4 | | | | | |
102213 | 电机与拖动 | 试 | 4 | 68 | | 12 | | | | | 4 | | | | | |
100135 | 通信系统原理 | 查 | 2 | 34 | | 6 | | | | | 2 | | | | | |
100241 | 动力传动基础 | 试 | 3 | 51 | 8 | | | | | 3 | | | | | | |
续前表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考 试 / 查 | 学
分 | 学
时 | 上 机 时 数 | 实 验 时 数 | 各 学 期 周 学 时 分 配 |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
三、专业课 | ||||||||||||||||
必修课(必修28学分) | ||||||||||||||||
100242 | 控制系统与工程技术(双语) | 试 | 5 | 85 | 8 | 16 | | | | | | 5 | | | | |
100243 | 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 | 试 | 5 | 85 | 8 | 16 | | | | | | 5 | | | | |
100244 |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 | 试 | 5 | 85 | 8 | 16 | | | | | | 5 | | | | |
100245 | 供配电与照明节能 | 试 | 5 | 85 | | 24 | | | | | 5 | | | | | |
100246 | 嵌入式系统 | 查 | 4 | 68 | | 30 | | | | | | 4 | | | | |
100247 | 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践 | 试 | 4 | 68 | | 36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修课(选修7学分) (前6门是专业方向选3分,后5门是专业选修选4分) | ||||||||||||||||
100295 | 建筑电气与照明技术 | 查 | 3 | 51 | | 30 | | | | | | | 3 | | | |
100296 | 机器人系统 | 查 | 3 | 51 | | 30 | | | | | | | 3 | | | |
100297 | 电力变换控制系统 | 查 | 3 | 51 | | 30 | | | | | | | 3 | | | |
100298 | 机电一体化 | 查 | 3 | 51 | | 30 | | | | | | | 3 | | | |
100299 | 智能理论方法与仿真 | 查 | 3 | 51 | 30 | | | | | | | | 3 | | | |
100300 | 工程应用实践 | 查 | 3 | 51 | | 30 | | | | | | | 3 | | | |
102052 | 计算机网络 | 查 | 2 | 34 | | 4 | | | | 2 | | | | | | |
100248 | 数字信号处理基础 | 查 | 2 | 34 | | 6 | | | | | 2 | | | | | |
100249 | 传感器网络 | 查 | 2 | 34 | | 6 | | | | | 2 | | | | | |
102033 | 电子可编程器件 | 查 | 2 | 34 | 6 | 6 | | | | | 2 | | | | | |
102148 | 现场总线技术及应用 | 查 | 2 | 34 | 6 | 4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素质与能力拓展课(至少选修8学分) |
附表二
实践环节安排表
课程编号 | 名 称 | 学分 | 学期 | 周 数 | 上机时数 | 备 注 |
360002 | 军训 | 2 | 2 | 2 | | 暑假 |
241007 | 金工实习 | 2 | 1 | 2 | | |
100250 | 电工实习 | 1 | 1 | 1 | | |
102066 | 认识实习 | 2 | 4 | 2 | 20 | 暑假 |
102068 |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 2 | 4 | 2 | 17 | 暑假 |
102228 | 专业课程设计(自动化) | 2 | 6 | 2 | 80 | 暑假 |
102067 | 专业实习 | 2 | 6 | 2 | 20 | 暑假 |
100251 | 毕业设计(论文) (自动化) | 16 | 8 | 16 | | |
100252 | 工业项目设计与制作 | 4 | 7 | 4 | | |
|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 2 | 1-8 | | | |
必修35学分 |
附表三
学时、学分汇总表
类 别 课程性质 | 总学时 | 总学分 | 必修课学分 | 选修课学分 |
公共基础课 | 1224 | 70.5 | 70.5 | 0 |
专业基础课 | 731 | 41 | 41 | 0 |
专业课 | 595 | 35 | 28 | 7 |
素质与能力拓展课 | 136 | 8 | | 8 |
合 计 | 2686 | 154.5 | 139.5 | 15 |
附表四
课外安排一览表
序 号 | 课程名称或内容 | 周学时 | 学 期 | 要 求 |
1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3 | 4 | |
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 | 6 | |
3 |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 1 | 1 | |
4 | 军事理论 | 1 | 1 | |
5 |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 | 1 | | |
6 | 计算机程序设计上机 | 1 | | |
十五、企业培养计划
1.培养目标
企业培养计划是针对“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企业部分所专门制订的,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现场的实践与学习,结合自动化工程项目及装备的设计、制造、控制、运营、维护、管理等工程实际问题,培养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解决轨道自动化学科和工程领域实际问题能力,担负着实现国家工业化和企业现代化重任的卓越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标准
(1)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扎实的工程科学基础、较高的人文科学素质、宽广的专业知识、持续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具有自动控制、系统工程、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现代通讯与信息化技术等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能胜任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经营管理等工作,并了解本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
(3)经过自动化专业及后续学科的系统新的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针对实际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认识和系统地表述问题,建立模型,判断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具备分析并解决自动化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备在自动化及相关领域进行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管理和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
(5)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充分了解企业的建立、运行、管理等知识。明确卓越工程师的责任和社会角色,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实施方案
表1 实施方案
学期 | 周数 | 企业名称 | 培养能力 | 能力实现 | 考核方式 |
2 | 3 | 上海警备区 | 1、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了解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意愿 2、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心得和不断变化的人际关系 | 军事训练 | 训练成绩+平时考核 |
1 | 3 | 同济大学校办工厂 | 1、熟悉车、铣、刨、麽等机械加工技术 2、了解数控现代加工方法 3、了解各种焊接方法 | 金工实习 | 操作成绩+平时考核 |
4 | 2 | 宝钢集团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 上海三菱电梯 上海大众汽车厂 上海电信 同济大学CIMS中心 浙大中控(联系中) | 1、对自动化装置的结构和特点的认识 2、对化工工艺过程的初步了解 3、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认知能力的培养 | 认识实习 | 综合考察+平时表现 |
4 | 2 | 同济大学实验中心 | 1、模拟式电子的应用能力训练 2、数子式电子的应用的能力的训练 3、单片机系统应用的能力的训练 4、DSP一体化应用能力的训练 5、创新竞赛与创业拓展 | 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 考核成绩+平时表现 |
6 | 2 | 宝钢集团(集中实习)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集中实习) 全国各地相关企业(自主实习) | 1、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3、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4、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具有安全意识,能正确认识保证自动化系统和设备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性 6、能正确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 7、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进行工程分解的初步能力 9、了解自动化装置的发展现状 10、了解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的开发、应用和维护的情况 11、了解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12、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构成 13、熟悉化工工艺的构成 14、熟悉仿真过程 15、仿真能力的培养 16、掌握压力、温度、流量和液位等参数检测和控制基本方法 17、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检测与控制中的应用 18、能正确认识自动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团队协作攻关的必要性 19、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进行工程成本核算的初步能力 20、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1、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 22、能跟踪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3、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 生产实习 | 实习报告+校内外导师联合考察 |
6 | 2 | 校内外科研项目 合作单位 | 1、对仪表选型的训练 2、控制系统设计的思路及方法 3、图纸绘制、表格填写的训练 4、现场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 | 专业课程设计 | 答辩+ 考察 |
| 每年暑假 | 同济大学创新基地 | 1、对科研能力的培养 2、跟踪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3、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 科技创新 | 导师考察 |
8 | 16 | 校内外科研、生产、管理等单位 | 1、具有成套设备设计、开发的初步能力 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进行工程分解的初步能力 3、能正确认识过程装备系统的复杂性和团队协作攻关的必要性 4、能够进行工程文件的编写,如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等,并可进行说明、阐述 5、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6、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7、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8、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9、具有安全意识,能正确认识保证自动化系统和设备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性 10、能正确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 11、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控制自我并了解、理解他人需求和意愿 12、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进行工程分解的初步能力 13、了解自动化装置的发展现状 14、了解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的开发、应用和维护的情况 15、了解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16、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构成 17、熟悉化工工艺的构成 18、熟悉仿真过程 19、仿真能力的培养 20、掌握压力、温度、流量和液位等参数检测和控制基本方法 21、掌握计算机技术在工程检测与控制中的应用 22、能正确认识自动化系统的复杂性和团队协作攻关的必要性 23、有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具有进行工程成本核算的初步能力 24、能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25、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自信、灵活地处理新的和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 26、能跟踪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27、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 毕业设计 | 现场答辩+平时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