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术型同等学历博士)
发布时间:2015-05-03 23:57        浏览次数:3398

一.简介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992年获批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博士点,1997年获批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点,1998年设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003年被确认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与上海市重点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学科排名从上一轮的第16位上升为第14位,位列参评83所大学的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前20%。
       学科拥有
高层次人才计划1人、长江学者2人、新世纪5人,上海市高层次人才2人、优秀学科带头人2人、曙光及跟踪4人、启明星4人、晨光2人、浦江2人,香江学者2人;聘请陈星弼等院士为兼职教授,招收博士研究生。
       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子项目8项,973计划课题1项,863计划重大1项、重点5项,国家科技支撑12项,NSFC重大/重点项目5项,面上/青年 47项,境外合作6项。自主研发的国产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进越号”(承担测控关键技术研发)与高端印刷机控制系统分别荣获2011、2010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金、铜奖。
       学科拥有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企业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设施农业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紧密结合国家与上海市的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凝炼本学科科学问题,攻坚关键技术难题,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在现代制造系统控制、计算与服务、信息-物理系统建模与控制、仿生计算与控制、地面交通工具、装备与系统、设施农业与智能建筑等方向上形成了研究特色,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在国内本学科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学科拥有较好的国际和行业影响力,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集成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自然计算与数字智能城市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上海市系统仿真学会的依托单位。学科教授担任国际学术期刊编委10余人次,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内相关学会和行业协会理事、专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全国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与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教指委委员等10余人。
       学科注重加强国际交流(特别是对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交流),推进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推动学科与国外相关的科研机构建立实质性合作,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吸引国外留学生攻读本学科博士,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加快学科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进程。经教育部批准,学科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合作,提供了“3+1+M”模式的中意双学位项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亚琛工业大学、埃尔朗根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法国瓦伦西纳大学、法国布尔日国立高等工程师学校等开展学分互认、双学位项目和联合培养计划。2010-2013,学科教师、学生出国交流超过300人次,国外教授授课30余人次。
       本学科自2014年开始招收控制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录取类别为非全日制。在学期间,人事关系、档案及工资、福利、户籍和医疗等关系在原单位保留。该类学生不享受任何研究生奖、助学金等资助。
       本学科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控制科学与工程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知识、能力、人格全面发展的科学家及行业精英,要求博士研究生做到:
       1.    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与时俱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
       2.    具备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熟悉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前沿研究热点。
       3.    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并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承担有重要意义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的科研课题或大型软硬件及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能满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对控制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等高级人才的工作要求。
       4.    精通1-2门外语,具有国际视野,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运用外语写作科研论文和熟练地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一般应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工程等大型创新实践工程项目需求,由研究生的校内外导师指导小组共同确定。主要研究领域可以包括:
       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主要研究智能自动化理论与工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信息处理自动化等。
       2.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主要研究现代检测技术与可靠性理论、智能测试理论及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图像检测等。
       3.    系统工程:主要研究智能生产系统、工业与制造系统、公共安全与交通系统等。
       4.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主要研究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等。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博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期间,课程学习1年半,论文写作不少于2年。特别优秀的博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2年),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审批同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

 

五.学分要求
       博士生总学分不少于1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实际(专业)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控制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指导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其中至少1名导师来自企业)。校内研究生导师遴选应符合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项目承担者;校外研究生导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技术相当职称或职位,具有丰富的大型工程实践经验或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责任心强。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大型工程实践项目研发报告需提供相关取得的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国家专利、专家鉴定或验收报告等附件材料,由相应专业委员会进行成果审核,需符合培养方案规定要求。
       控制科学与工程在职博士研究生答辩前,学位论文必须通过论文双向隐名预评审。盲评工作由研究生院(或委托相关学院)组织实施。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七.学术论文
       申请博士学位者,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如下。
       (1)满足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同济大学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满足现有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博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规定;
       (2)大型工程实践项目研发报告相关的成果,满足下面至少其中之一:
       (a)1篇SCI检索论文、1篇EI检索的论文;
       (b)1篇EI检索的论文,及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一)一项;
       (c)1篇EI检索的论文,及授权的国际或国家专利一项(排名第一);
       (d)1篇EI检索的论文,及主持制定并成为行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一项;
       (e)1篇EI检索的论文,及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的专家鉴定或验收报告中认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一项。
       注:所发表论文,学生必须为第一作者或者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

 

八.备注
       公共学位课中第一外国语的选择应与博士研究生入学审核时的第一外国语一致。
       授课方式如下:
       (1)政治、外语公共学位课根据学习人数由研究生院和所在学院统筹安排;
       (2)本学科开设的专业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考试课集中开课,统一授课,统一考核;
       (3)本学科开设的专业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考查课的授课方式和考核形式,依据选课人数,由任课老师确定,报学科委员会审核。

控制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公共学位课

1070002

第一外国语(汉语)

3.0

144

春秋季

选修

1090054

第一外国语(英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5

第一外国语(德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6

第一外国语(日语)新

2.0

72

春秋季

选修

1090057

第一外国语(俄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090058

第一外国语(法语)新

2.0

72

春秋季

必修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

36

春秋季

必修

126000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0

18

春秋季

选修

1900006

中国概况

3.0

54

春秋季

选修

专业学位课

1080066

系统分析与优化

2.0

36

秋季

选修

1080067

非线性系统

2.0

36

春季

选修

1080068

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2.0

36

春季

选修

1080076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

2.0

36

春秋季

必修

非学位课

1080069

进化计算

2.0

36

秋季

选修

1080070

神经网络

2.0

36

春季

选修

1080071

智能机器人系统

2.0

36

春季

选修

1080072

复杂网络系统

2.0

36

秋季

选修

1080073

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

2.0

36

春季

选修

必修环节

1900001

论文选题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3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0

0

春秋季

必修

1900004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讨论会

1.0

0

春秋季

必修

补修课

2080079

线性系统理论

3.0

54

秋季

选修

2080387

模式识别

3.0

54

秋季

选修

Copyright © 2012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