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
2019级控制工程专业(085210)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5-14 10:54        浏览次数:2237

一.简介

       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及技术,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的重要的工程领域。在工程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8世纪,近代工业采用了蒸汽机调速器,是自动控制领域的第一项重大成果。20世纪20年代,以频域法为主的经典控制技术在工业中获得了成功的应用。50年代,由于军事、空间技术以及现代设备日益增加的复杂性的要求,以状态空间法为主的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满足向可靠性和灵活性的要求,出现了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和图形显示等技术于一体的各类工业控制技术,如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等。随着控制理论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并向社会经济系统渗透,以及现代制造业提出的以优质、快捷、低消耗为目标的控制要求,发展了具有大系统协调控制、最优控制以及决策管理的新模式和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近年又出现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各类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工程是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主要目的工程领域。其应用已遍及工业、农业、交通、环境、军事、生物、医学、经济、金融和社会各个领域。与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仪器仪表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者、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曙光计划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完整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17人,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23人,中级职称(讲师、助理教授)9人。全部教师中,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19名,硕士生导师资格49人。从年龄阶段看,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占70%。共有4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4名教师获得境外博士学位,33名教师获得包括本校在内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博士学位。
       本领域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二.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培养从事设备制造及生产,工程施工,经济社会系统运行中的控制系统设备、控制装置的设计、研发、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3.要求掌握现代控制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实际控制系统、设备或装置的工程规划和开发设计能力、工艺设计和实施能力及使用维护和管理等能力。熟悉现代控制领域的相关规范,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具备综述分析当前所涉工程领域国际国内现状,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利用所掌握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交流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应用第一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控制工程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满足和实现现代工业、农业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等领域日益增长的自动化、智能化需求,具体分为六个研究方向,分别是:
       1.先进过程控制
       2.智能控制
       3.运动控制
       4.智能检测技术与装置
       5.工厂综合自动化
       6.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1~1.5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研究生的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培养方式采用“三段式”模式,即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学位论文。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专业学位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专业实践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实践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专业实践应结合学位论文选题进行。

五.学分要求

       工程类硕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8学分(含跨学院或跨学科课程至少1门,2学分),必修环节10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修完学位必修课;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学位选修课和非学位课。对跨专业考入的攻读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学位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课程,不计学分;补修课程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六.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开展实际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指导制,以加强对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导师组应有来自培养单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指导经验的教师,以及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
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
       论文选题: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集中进行论文选题工作,一年一次。
       中期考核:集中中期考核,一年一次,考核成绩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的比例不低于20%。不通过者可以参加后续任一年度中期考核,通过后成绩均记为通过,两次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
       预答辩:本学科不规定进行集中的研究生预答辩组织,鼓励研究生指导教师实行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盲审: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参加校学位办公室组织的上海市学位办的双盲检查。盲审通过后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硕士学位论文须有2位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须由3-5位本领域的专家组成。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应有相关的企业专家参加。其它评阅要求、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及有关规定、答辩审批、答辩会程序、提前答辩、延期答辩的规定参照《同济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
       授予学位: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规定》(同济【2018】65号)执行。

七.退出机制

       论文选题一般不迟于第三学期举行。
       论文选题或中期考核两次不通过者,予以退学处理。

八.备注

       1.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1-1.5学年,包含同济高等讲堂课程的所有必修环节在中期考核前完成。专业实践一般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
       2. 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2个月,中期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一般应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时间不少于1年。
       3.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和提前答辩请参照《同济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4. 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部或学院组织的有规律的高水平学术讲座,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听取不少于16次的学术讲座,并将心得体会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分类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开课院系

备注

多选组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2090305

  英语学术文献阅读与翻译

1.5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第一外国语(英语)

4选2

2090306

  学术英语写作 II

1.5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2090307

  中国文化英语概论II

1.5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2090308

  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 II

1.5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2020578

  工程伦理学

2

36

春秋季

土木工程学院

 

 

226000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春秋季

马克思主义学院

 

2300001

  第一外国语(汉语)

3

72

春秋季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留学生必修

2900006

  中国概况

3

54

春秋季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必修

专业学位课

1080067

  非线性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英文

 

1080076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7

  研究领域调研与分析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2

  系统分析与优化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英文

2080079

  线性系统理论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293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363

  专业外语(控制工程)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387

  模式识别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15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26

  系统辨识与智能控制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27

  高级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理论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

2080020

  智能化仪表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063

  非线性控制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090

  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128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课

2080130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151

  现代设计方法及CAX技术概论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214

  机器视觉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10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概论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11

  机器人控制与自主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80

  高级人工智能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86

  视频处理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434

  智能制造理念、系统与建模方法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90269

  第二外国语(德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2090271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2102001

  矩阵论

3

54

秋季

数学科学学院

 

2102002

  数值分析

3

54

秋季

数学科学学院

 

2102003

  随机过程

3

54

春季

数学科学学院

 

2900001

  健身

1

36

春秋季

体育教学部

 

必修环节

2900007

  全日制专业实践

6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2900011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2900012

  同济高等讲堂

2

36

春秋季

研究生院

必修;中期考核前至少参加16次

2900013

  中期考核

0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不计学分,必修

2900016

  论文选题

1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补修课

100203

  自动控制原理A(双语)

4

68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2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