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2016级工程博士(电子与信息)专业(085271)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6-04 14:00        浏览次数:794

一.简介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个一级学科。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上海市一流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博士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上海市一流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博士点。学院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多达19个。1998年以来还相继拓展了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6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本学科主要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进行电子与信息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学院有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截至2011年底,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69名、硕士生导师123名。拥有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等多人。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设有“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85”嵌入式系统平台(II类)、“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 “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大唐电信共建)”等重要研究平台;设有网格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工程中心、网络化系统研究所、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智能机器人、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五个创新基地,及曙光、大唐、腾讯、IBM、Microsoft、Nokia、Intel、Oracle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实训中心。学院秉承“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国际接轨”宗旨,坚持实施“一体两翼”的高层次工程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型、实践型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国际化办学和先进的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一专多能、交叉融合、服务社会、开拓创新、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优秀人才。
       本学科授予工程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1. 根据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生的工程背景、基础和特点,主要培养工程创新研究型、工程技术开发型和工程管理应用型三类人才,使之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有望成为国家重大专项或省部级重要科技创新项目领军人才或国际认可的创业、研发和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未来电子与信息行业相关的领军人物。
       2. 较好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前沿,具有本领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具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创新性地组织实施或设计研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或解决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在工程技术领域做出创新性的成果。能较好地从事大型工程项目技术和管理工作;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或较大的实用价值。
       3. 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4. 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一般应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工程等大型创新实践工程项目需求,由研究生的校内外导师指导小组共同确定。主要研究领域可以包括:
       1. 软件与服务计算
       2. 网络与嵌入式系统
       3. 智能信息处理
       4. 集成自动化理论与工程
       5.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6. 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工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但最长修读年限不超过6年。对经《同济大学超期博士生管理规定》程序批准的博士研究生,可适当延长修读年限。
       工程博士的培养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工程博士学位论文三方面内容。
       课程学习一般在1年内完成,专业实践结合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完成时间一般为3年,其中要求累计至少2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学习和参与工程实践工作。专业实践培养的主要环节包括:工程博士研究生在企业的学习、参与大型实践工程的综合实习、工程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或大型工程实践项目的研发等。工程博士论文要求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地方科技创新工程实践或企业承担的大型工程项目研发为课题来源,完成工程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研究。
       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工程博士学位论文或大型工程实践技术报告,并符合申请工程博士学位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审批同意可提前答辩毕业并获得学位,但在校注册时间不可少于3年。

五.学分要求

       工程博士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至少应修满13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包括:论文选题1学分、论文阶段成果报告(不少于2次)1学分、《同济大学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网上测试1学分。
       工程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除完成学校规定的公共学位课和必修环节外,可以从规定的学位课和非学位课程中,各选取一门课程修习。也可以由导师组和研究生共同协商,根据研究生的工程背景、专业基础和实践需求,共同定制课程学习计划。

六.学位论文

       工程博士指导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其中至少1名导师来自企业)。工程博士校内研究生导师遴选应符合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项目承担者;工程博士校外研究生导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技术相当职称或职位,具有丰富的大型工程实践经验或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责任心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须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专业委员会负责遴选,由学校研究生院审批通过后聘任。(详细规定参照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的相关文件)
       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按《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执行;大型工程实践项目研发报告需提供相关取得的国家或省部级奖励、国家专利、专家鉴定或验收报告等附件材料,由相应专业委员会进行成果审核,需符合工程博士培养方案规定要求。
       工程博士研究生完成各项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大型工程实践项目研发报告答辩,经同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博士学位,同时获得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学术成果

       工程博士生答辩时须不低于如下要求(1)或(2):
       (1)满足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二OO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同济大学第九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 ;并满足现有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关于博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规定(二0一二年十月十一日电子与信息学科学位评定分委会通过)。
       (2)与国家重大专项研发报告相关的成果,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a)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一)一项;
            (b)授权的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排名第一);
            (c)主持制定并成为行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一项;
            (d) 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的专家鉴定或验收报告中认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一项。
       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署名同济大学。

分类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开课院系

备注

多选组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090054

  第一外国语(英语)新

2

72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055

  第一外国语(德语)新

2

72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春秋季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专业学位课

1080023

  构件化软件设计技术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28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45

  计算智能技术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6

  系统分析与优化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7

  非线性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8

  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6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85

  计算技术前沿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2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5

  企业信息化技术前沿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042

  嵌入式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112

  IT项目管理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136

  软件形式化技术与工程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394

  生物信息学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

1080026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39

  企业能源模型与优化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1

  移动计算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9

  进化计算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0

  神经网络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1

  智能机器人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2

  复杂网络系统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3

  多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4

  现代信号处理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5

  模糊理论与方法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9

  图像分析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8

  多媒体理论与技术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0

  信息与信号处理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027

  分布式系统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029

  工程数据库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047

  算法设计技术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111

  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393

  认知心理与认知神经科学导论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必修环节

1900001

  论文选题

1

18

春秋季

研究生院

 

 

1900003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1900004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讨论会

1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Copyright © 2012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