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2019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081100)直接攻读博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6-04 15:07        浏览次数:1218

一.简介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197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6年获得“工业自动化”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获得“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准设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03年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2年“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目前,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有相关硕士点支撑。
       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由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者、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曙光计划学者、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等优秀中青年教师组成的完整的学术梯队。目前共有专职教师6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21人,副高级职称(副教授、副研究员)28人,中级职称(讲师、助理教授)12人。全部教师中,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3名,硕士生导师资格61人。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其中45岁以下的教师占70%。本学科59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14名教师获得境外博士学位,45名教师获得包括本校在内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一流学府的博士学位。
       本学科拥有教育部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企业数字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设施农业网上合作研究中心、“985”嵌入式系统平台(II类)等重要研究平台;拥有智能机器人、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五个创新基地。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多所知名高校有长期的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还与多家著名跨国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中心。
       本学科授予学位:工学博士学位;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二.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厚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出众的综合能力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者,能够独立进行创造性研究与实践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高端人才,以及引领未来的专业精英及新领域的开拓者。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终身学习的追求和能力,能应用控制科学与工程以及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作出创新学术贡献。
       3.掌握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熟悉电气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交叉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够做出有创新的成果;
       4.具有国际交流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应用第一外语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协调与组织能力,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以工程领域内的控制系统为主要对象,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为主要工具,研究各种控制策略及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综合、优化、设计和实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以现代检测技术、信息融合、现代控制理论、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智能控制技术等为基础,研究被控对象的信息提取、转换、传递与处理,并以实现自动化装置的设计、制造与集成为特色。
       3.系统工程:以系统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系统工程技术,为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理论、方法与工具;研究推广应用CIMS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研究面向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和安全生产等关键技术。
       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以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某些智能特性的系统或装置的方法、途径与实现,以提高系统性能。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直博生培养学制 5.5 年,最长修读年限不超过 7 年。在学期间,直博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5-2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五.学分要求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至少应修满 37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 4学分,专业学位课 15 学分,非学位课 10 学分(含跨学院或跨学科课程至少1门,2学分),必修环节 8 学分(论文选题 1 学分、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 学分、同济高等讲堂 2 学分、阶段成果学术报告 1 学分、中期综合考核 3 学分)。对跨专业考入的攻读本学科的直博生,需补修本学科博士学位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课程,不计学分;补修课程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实际(专业)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为体现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的要求,使用汉语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除现有的外语摘要外,至少还应提交一篇根据学位论文撰写的符合公开发表要求的外语学术论文(可未正式发表)。
       论文选题:直博生的论文选题一般不迟于第五学期举行,集中进行论文选题工作,进行一级学科排序。开题报告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以及开题报告的组织实施等请参见同研【2007】158号《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12年6月修订)》。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不少于6个月后重新选题。若仍未通过,一般应予以退学,但所在学科专业委员会认为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可以提出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建议,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可以分流进入硕士阶段培养。
       中期综合考核:集中进行,考核成绩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优的比例不高于40%,成绩为良的不高于40%,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的比例不低于20%。不通过者必须参加下一年度中期综合考核,通过后成绩均记为合格。若仍未通过,一般应予以退学,但所在学科专业委员会认为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可以提出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建议,经研究生院同意后可以分流进入硕士阶段培养。
       采用专家组形式的面试集中进行,并进行二级学科以上的排序。考核学生是否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通过全部课程(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除外)学习;是否具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包括专业理解能力、专业批评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方法评价能力;以及考核学位论文中期进展情况。
       直博生中期综合考核一般不迟于第六学期举行。无客观原因,必须第一时间参加中期综合考核。
       博士研究生对考试结果有异议的,向所在院系学科专业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由学科专业委员会进行复查。仍有异议的,向学校教务委员会(成绩管理)或学位评定委员会(取消学籍)提出书面申诉。
       预答辩:本学科不规定进行集中的博士研究生预答辩组织,各学科组可自行决定。
       盲审: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评阅。盲评工作由研究生院(或委托学院)组织实施。盲审通过后方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组织、答辩审批、答辩过程,以及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的规定请参见同研【2007】158号《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2012年6月修订)》。
       授予学位:申请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者,需满足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术成果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位分委员会审批后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时,未能达到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但已完成培养计划,经学科专业委员会审核同意可申请论文答辩。答辩通过者,可先予以毕业。
       涉密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的保密管理工作,按《同济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申请学位管理规定》(同济研【2018】65号)执行。

七.学术成果

       申请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2个要求:
       1.满足《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或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且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在中科院SCI分区1区2区(以录用时间为准)、IEEE Trans、ACM Trans、Automatica、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发表1篇学术论文并被SCI检索;
            2)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国际学术刊物发表2篇学术论文并被SCI检索;
            3)在 A 类期刊目录发表 3 篇学术论文,以第一完成人(包括导师第一完成人,申请者为第二完成人)
授权发明的专利可最多抵 1 篇 A 类期刊论文;
            4)发表3篇英文学术论文, 其中1篇已被EI或SCI检索(仅适用于留学生)。

八.分流与退出机制

       在完成课程学习,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后,论文选题或中期综合考核两次不通过者,原则上需退出博士阶段学习,但所在学科专业委员会认为符合硕士研究生培养条件的,可以提出转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建议。不符合硕士培养条件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直博生确因身体、能力等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完成学业者,可在按博士研究生培养2.5年后申请。

九.备注

       必修环节中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课程必须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完成。
       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综合考核相距时间不少于 6 个月,中期综合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不少于 12个月。
       公共学位课中第一外国语的选修应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语种一致。
       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部或学院组织的有规律的高水平学术讲座。研究生应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听取不少于 16 次的纳入同济高等讲堂管理的学术讲座,并将心得体会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分类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开课院系

备注

多选组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090122

  学术英语写作III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123

  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III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125

  第二外国语(德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一外为德语者必修

1090127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一外为日语者必修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春秋季

马克思主义学院

 

1300001

  第一外国语(汉语)

2

36

秋季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留学生必修

1900006

  中国概况

3

54

春秋季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必修

专业学位课

1080067

  非线性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英文

 

1080068

  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6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7

  研究领域调研与分析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2

  系统分析与优化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英文

2080079

  线性系统理论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360

  社会实践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387

  模式识别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15

  现代传感与检测技术

3

54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26

  系统辨识与智能控制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27

  高级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理论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

1090125

  第二外国语(德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127

  第二外国语(日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2080020

  智能化仪表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063

  非线性控制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090

  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与系统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128

  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课

2080130

  离散事件动态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151

  现代设计方法及CAX技术概论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214

  机器视觉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10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设计与实施概论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11

  机器人控制与自主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80

  高级人工智能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386

  视频处理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高于5人开班

2080434

  智能制造理念、系统与建模方法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102001

  矩阵论

3

54

秋季

数学科学学院

 

2102002

  数值分析

3

54

秋季

数学科学学院

 

2102003

  随机过程

3

54

春季

数学科学学院

 

2900001

  健身

1

36

春秋季

体育教学部

 

必修环节

1900001

  论文选题

1

18

春秋季

研究生院

第三学期,必修

 

1900003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硕士阶段已经完成的可以自动获得相应学分

1900008

  中期综合考核

3

54

春秋季

研究生院

必修

1900009

  同济高等讲堂

2

36

春秋季

研究生院

中期考试前至少参加 16 次;硕士阶段已经完成的可以自动获得相应学分

1900010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

1

18

春秋季

研究生院

必修;自行组织、学制期限内完成;每名学生至少作6次公开的口头学术报告,最后一次录入管理信息系统

补修课

100203

  自动控制原理A(双语)

4

68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Copyright © 2012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