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
2019级工程博士(电子与信息)专业(085271)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9-06-04 15:18        浏览次数:1385

一.简介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以来相继拓展了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5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2019年新增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
       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目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98名、硕士生导师176名。拥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得者9名、青年高层次人才6名、上海高层次人才6名、长江学者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学者1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上海市教学名师1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6名、同济大学特聘教授4名。
       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意大利都灵工业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基尔大学等TÜ9联盟高校开展了国际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设有“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985”嵌入式系统平台(II类)、“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计算所共建)”、“无线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大唐电信共建)”等重要研究平台;设有网格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软件工程中心、网络化系统研究所、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拥有智能机器人、单片机技术、嵌入式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网络控制技术五个创新基地,及曙光、大唐、腾讯、IBM、Microsoft、Nokia、Intel、Oracle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实训中心。学院秉承“夯实基础,面向应用,培养创新,国际接轨”宗旨,坚持实施“一体两翼”的高层次工程型领军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型、实践型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坚持国际化办学和先进的实践训练相结合,培养一专多能、交叉融合、服务社会、开拓创新、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卓越创新优秀人才。
       本学科授予工程博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具有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富强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3、培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厚的理论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出众的综合能力的电子与信息领域研究者,能够独立进行创造性研究与实践的电子与信息领域高端人才,以及引领未来的专业精英及开拓者。
       4、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面向企业(行业)工程实际,根据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生的工程背景、基础和特点,主要培养工程创新研究型、工程技术开发型和工程管理应用型三类人才,使之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有望成为国家重大专项或省部级重要科技创新项目领军人才或国际认可的创业、研发和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未来电子与信息行业相关的领军人物。
       5、较好地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前沿,具有本领域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具备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创新性地组织实施或设计研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工程或解决核心关键技术的能力,在工程技术领域做出创新性的成果。能较好地从事大型工程项目技术和管理工作;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性或较大的实用价值;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与领导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一般应结合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科技创新工程等大型创新实践工程项目需求,由研究生的校内外导师指导小组共同确定。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软件与服务计算
       2.网络与嵌入式系统
       3.智能信息处理
       4.集成自动化理论与工程
       5.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6.工业与制造系统工程
       7.信息通信理论及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8.宽带无线通信理论及工程
       9.智能感知理论及工程
       10.智能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及工程
       11.模拟/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1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3.微波工程与天线设计
       14.电波传播与无线通信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工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4年,但最长修读年限不超过7年。在学期间,博士生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年,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五.学分要求

       工程博士研究生至少应修满2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含工程伦理2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非学位课2学分(含基于研究方向的跨学院或跨学科课程至少1门,2学分),必修环节8学分(论文选题1学分、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1学分、同济高等讲堂2学分、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1学分、中期综合考核3学分)。

六.学位论文

       工程博士指导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制或导师组制(其中至少1名导师来自企业)。工程博士校内研究生导师遴选应符合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并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或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级项目承担者;工程博士校外研究生导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正高级技术相当职称或职位,具有丰富的大型工程实践经验或高水平的科研创新成果,责任心强。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须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专业委员会负责遴选,由学校研究生院审批通过后聘任。(详细规定参照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的相关文件)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和开展实际(专业)工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应能充分反映研究生已全面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各项要求。学位论文原则上应用汉语撰写,留学生可用英语或用事先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批准的其他语种撰写学位论文,且必须在学位论文中附加详细汉语摘要。为体现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的要求,使用汉语撰写的博士学位论文,除现有的外语摘要外,至少还应公开发表一篇外语学术论文。
       1.论文选题: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一般不迟于第三学期举行,集中进行论文选题工作,并进行一级学科排序。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如果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做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不少于6个月后重新选题。若仍未通过,统一招考博士研究生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
       2.中期综合考核:集中进行,考核成绩分等级录入管理信息系统,成绩为合格或不通过的比例不低于20%。中期综合考核不通过者需参加下一年度中期综合考核,通过后成绩均记为合格,不通过者必须参加下一年度中期综合考核,通过后成绩均记为合格。若仍未通过,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
       3.预答辩:不规定进行集中的博士研究生预答辩,可自行组织。
       4.盲审: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全部实行双盲送审。双盲送审一般应在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2-3个月进行。
       5.答辩: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组织、答辩审批、答辩过程,以及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的规定请参见《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6.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的必修环节包括:论文选题(第四学期)、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中期综合考核前)、同济高等讲堂(中期综合考核前)、中期综合考核(第四学期)、论文阶段性成果学术报告会(第五或第六学期)。

七.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应在工程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或工程管理与规划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对推动产业发展和工程技术进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研究成果方面,发表学术论文不再作为最主要的成果形式,而发明专利、获奖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的技术鉴定报告、经济社会效益证明等都可作为工程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研究成果。
       申请学位标准及发表学术成果的规定如下:
       不低于如下要求(1)或(2):
       (1)满足《同济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并满足入学当年电子与信息工程相关学科关于博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2)与国家重大专项研发报告相关的成果,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①国家级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5)、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排名前3)或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1) 1项;
            ②授权的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1,适用于全日制工程博士);授权的国际或国家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1,适用于非全日制工程博士);
            ③主持制定并成为行业、国家/国际技术标准1项;
            ④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的专家鉴定或验收报告中认定为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成果1项(排名前2)。
       工程博士生在读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应署名同济大学。

八.分流与退出机制

       论文选题和中期综合考核两次不通过者,视为自动终止学业,予以退学处理。

九.备注

       1. 课程学习一般安排在第1学年,必修环节中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论文选题、同济高等讲堂课程必须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完成。
       2. 学位论文选题和中期综合考核相距时间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中期综合考核和学位论文答辩相距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个月。
       3. 公共学位课中第一外国语的选修应与工程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的语种一致。
       4. 同济高等讲堂是指由研究生院,各学部或学院组织的有规律的高水平学术讲座,工程博士研究生在中期综合考核前听取不少于16次的学术讲座,并将心得体会录入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

分类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是否必修

开课院系

备注

多选组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090122

  学术英语写作III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第一外国语(英语)

2选1

1090123

  国际交流英语视听说III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20327

  工程伦理学

2

36

春秋季

土木工程学院

 

 

1090124

  第一外国语(德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126

  第一外国语(日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128

  第一外国语(俄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090129

  第一外国语(法语)

2

36

春秋季

外国语学院

 

126000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36

春秋季

马克思主义学院

 

1300001

  第一外国语(汉语)

2

36

秋季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1900006

  中国概况

3

54

春秋季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专业学位课

1080023

  构件化软件设计技术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28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7

  非线性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68

  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76

  控制科学与工程前沿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85

  计算技术前沿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2

  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

3

54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098

  多媒体理论与技术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1

  数据分析与应用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2

  系统分析与优化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3

  高等集成电路设计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5

  高等电磁学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7

  机器学习理论与应用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08

  无线网络信息论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14

  信号感知理论与应用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15

  最优化理论及通信中的应用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16

  现代谱估计理论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18

  无线通信理论

2

36

春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042

  嵌入式系统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112

  IT项目管理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80421

  数据挖掘

3

54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非学位课

1080110

  视频编码与视觉感知

2

36

春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1080113

  网络空间安全理论与技术

2

36

秋季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必修环节

1900001

  论文选题

1

18

春秋季

研究生院

 

 

1900003

  研究生学术行为规范

1

0

春秋季

研究生院

 

1900008

  中期综合考核

3

54

春秋季

研究生院

 

1900009

  同济高等讲堂

2

36

春秋季

研究生院

 

1900010

  论文阶段成果学术报告会

1

18

春秋季

研究生院

 

 

Copyright © 2012 同济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